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English
 
[返回纪念专栏]
 

    

凌峰耸在探微间

       ——记医学遗传学家李璞教授

任永恒



第八章 妻子和女儿们

   李璞教授的一生是幸福而快乐的。除了在医学遗传学上取得令人仰目的成就以外,生活上其他部分似乎也同样受到上帝的关照。童年时家庭富足,河北美丽乡镇的山水给予他一段欢乐的童年时光;少年便到北平求学,天资聪慧,学习上得心应手,还有篮球相伴;青年时代,读到了中国最高学府,北大与清华。这样一个地主家庭出身,毕业于解放前的大学,工作上是“只专不红”的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该受到冲击吧?有趣的是他并没受到太大的伤害。“反右”时,他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修一年半,回到学校时,运动已经结束。“文革”期间,造反派的头头多是平时在一起打篮球的朋友,加上他在同事间为人极好,大家都对他“网开一面”,几张大字报,一次批判会,还有几份检查自己“只专不红”的材料就过关了……
   其实最让他感到无比幸福的是他有一个好妻子和三个好女儿。
 
   一、老伴

   每次往李璞教授家打电话,联系采访,总听见陈兰生教授喊:“李璞。 ” 这种称呼在北方就有新奇感。一对年近80的老人,通常是喊,“老李”或“他爸”,有的就没有称呼直接说:“哎,你电话”。我想,他称她为:“兰生”,她称他为:“李璞”已该有60多年的历史了,这令人想到同学间,校园里,课堂上……
   李璞教授对老伴陈兰生教授一生的评价是:“优秀的科学家,贤妻良母。”60年前在清华园里陈兰生是生物系最优秀的学生,是那种一心读书的小姑娘,是别的同学有搞不懂的问题都要问她的学习尖子。到了东北,学会了打毛衣,而且打的很好。一生研究神经生理学,最爱做的事情是读书和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并善于持家过日子。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搞业务,孩子很小就都入了整托。记得二女儿李晶入整托时还不到两岁,有时尿到裤子里。三女儿陈敏也在两岁多送给了没有孩子的大舅家抚养……
   家务上的事情,李璞一辈子都没做过,也不会做,被陈兰生照顾得细致入微,井井有条。“文革”期间,陈兰生去了木兰县的五七干校,李璞只身带着两个女儿。吃饭的办法常常是,一根红肠,一块面包,再加上一些菜汤,就这样坚持了近一年的光景。
   “吵过架吗?”
   “吵过,多是因为孩子的教育,没有过面对面的吵嘴,严重了也只是两天不说话。”
   1985年,陈兰生教授提出退休,原因是身体不好。
   以后的日子就是相夫教女,或听听英语,日子过得平静而祥和。


   二、三个女儿
   大女儿叫李玫,1959年生于北京。因为早产,出生时只有1500克,只好在保温箱里生活了两个月。在同龄孩子中,她显得出奇的小,而且多病,在幼儿园里,是孩子常见病的参照物。因为,每次若遇到流行病总是她先得,然后才是其他孩子。不知是不是因有了这段令人担心的经历,受到家人更多的关怀,总之大女儿李玫从小就非常懂事,也很聪明,不但自己的事处理得头头是道,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照顾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了。有一次妹妹的花衣裳晾在走廊时居然丢了,几个月后,她见到学校有个同学穿着这件衣裳,她毫不犹豫地说出这件衣裳的特征,硬是给妹妹要了回来。
   1976年,李玫中学毕业之后下乡了,到了一个叫“襄河马厂”的地方干农活。李璞教授去看她时,那里的干部知道李璞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当教授,以后每次来哈看病都找他,李璞家成了“襄河马厂”干部来哈看病的接待站。当然,李玫在那里也得到了一些照顾,可这些照顾在后来差一点“害”了李玫。1977年,国家调整政策,下乡知青开始允许返城,李玫当然在返城之列,可当地领导就是不批她回哈,原因是以后来哈看病不方便了。事情拖到1978年二女儿考上北大,按政策李玫可以返城,可当地领导一直拖到1979年才放她回城。因为下乡影响了学习成绩,后来上的是电视大学。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
   两个妹妹都在国外工作,李枚完全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虽然李璞夫妇身体尚好,可毕竟都近80的老人了,有大女儿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才能无忧无虑。
   二女儿李晶,出生时的重量比姐姐多些,是2000克,虽然也不大,但比大女儿还是好养活得多。两岁时因妈妈陈兰生晚上要到实验室做实验,就把她送去整托。刚送时因孩子太小,幼儿园不收,经领导特批才同意。
   李晶是个极聪明的孩子,虽然在平时生活中丢三落四,但在学习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上学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尤其是数学成绩最好。1978年,还在中学四年的她,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被选拔参加高考,在母亲的辅导下,以优秀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生物系录取。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生,1988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考入Purdue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目前在美国的一家公司任职。
   而三女儿陈敏同她的两个姐姐比是有些传奇色彩的。她随妈妈姓吗?其实不然。1971年生的她,体重为2100克,比她的姐姐们都重,可仍有医生说,孩子这么小,能活吗?熟悉李璞家的同事笑着说,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小不好弄,他家的不要紧,这小三儿的出生体重还算最大的呢。
   陈敏两岁以前,寄养在一个工人的家庭里,每到周六才将她接回家。陈敏也叫那对工人夫妇为爸妈。两岁以后,李璞夫妇将陈敏过继给身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的陈兰生的哥哥,这也就是三女儿叫陈敏而不姓李的主要原因。在北京,陈敏叫舅舅和舅妈为爸爸妈妈,模糊的记得东北有个“叔叔”,这个叔叔一到北京来就极大方的给她买东西,所以那时的陈敏特盼望那个“叔叔”来看她。
   陈敏在小学毕业时,养父告诉了她真正的父母,她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似乎认为哈尔滨还有一对真正的父母是意料之中的事。从此,她与李璞他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虽然还在北京上学,可每年的假期都回哈尔滨来。
   陈敏天资聪慧,从小热爱文学,只是在父母的劝说下才转而学医,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大学还未毕业,就相继收到美国的四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后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家医院里做医生。
   平时,李璞夫妇的身边有大女儿李玫里里外外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每天李枚都会去看看二老两次。
   两个在美国的女儿几乎每年都回国住上几日,而且都带回她们的孩子,那是李家最幸福的时光。

李璞教授的一生平静而暗含辉煌,同时又有着几许的幸运。地主家庭,旧大学毕业,一辈子“只专不红”,可历次运动他都未受大的伤害就过来了,其主要依靠的支点就是有一个贤德慧心的老伴和三个聪颖孝顺、令人们羡慕的好女儿。


[第九章 那个冬天] [返回顶端]   

Copyright2013© 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研究室. 版权所有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电话: 86-451-86674798  传真: 86-451-86677243  邮箱: hmugenetics@ems.hrb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