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先生, 1928年4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县亭上村。 1939年,在武清县县立小学毕业后赴北京,考入教会育英中学(后更名为北京市立第八中学)。1943年由第八中学转入私立弘达中学,继而考入中南海内私立成达中学高中三年级学习。 1945年秋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1946年直接转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二年级继续深造,在校期间因出色的体育天赋,被选为清华大学篮球代表队队员,并加入清华大学黑桃体育会。 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篮球代表队队长,黑桃体育会女子篮球队教练。1949年7月,完成了在清华大学的学业之后留校任助教,随即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东北干部队,一个月后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兴山市(现黑龙江省鹤岗市 ) 预科学院生物系任助教。 1950年5月,转调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教。 1950年9月,先生就有论文问世。《齿突来源在种族发生史上的证据》一文,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通过各种动物的脊柱构成比较,展现了不同物种间寰椎和枢椎的形态特征,阐释了这一特殊结构是齿突形成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种族发生史上的重要证据。这是我国开展较早的动物种群进化过程研究,对于后续开展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 ,先生前往北京,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跟 随 我国著名遗传学家 陈桢教授 开展 动物遗传 学 研究 。那时,鱼类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看法 ,认为某些鱼类存在着“性别转换”,即幼年时的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转变成雌鱼。然而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发现 ,这种性别比例的变化是由于雌雄鲫鱼对外界环境的不同适应力以及它们在胚胎发育、遗传因子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之后,先生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