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教授,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医学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1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校在重点实验室任教,2013年破格晋级为教授。2006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遗传学博士学位,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6~2010年和2015~2016年期间两次曾赴美国Baylor医学院儿科系、德克萨斯州儿童癌症中心进行访学研究。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2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3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负责人,2024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导师)负责人。现兼职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美国《Archives of Virology》、《国际遗传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等。
2001年至今主要从事中国不同人群遗传资源保存及多样性研究、人类实体瘤中双微体结构、功能及靶向治疗研究,及遗传病与出生缺陷重要遗传变异研究。应用EB病毒感染,建成中国15个群体,1000余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进行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不同民族基因组的保存与多样性研究。基础研究确定了NF-κB和MAPKs信号转导通路重要蛋白激酶的正向与负向调节及分子蛋白翻译后磷酸化及泛素化修饰等。确定了蛋白激酶IKKβ的磷酸酶为PPM1A和PPM1B,确定了USP11是IκBa的特异性泛素酶;发现MEKK3蛋白是GPCR介导的IKKβ/NF-κB激活通路中的必要分子,并确定了MEKK3激酶活性环上两个磷酸化位点,同时发现PP2A作为MEKK3蛋白激酶的特异性磷酸酶,可终止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明确这些通路的精确调节机制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受其调控的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以双微体完整序列为基础分析实体肿瘤中双微体发生机制。确认了参与恶性肿瘤双微体产生的MAPKs信号通路及蛋白激酶、磷酸酶和去泛素化酶等,由此确认了可有效去除肿瘤细胞双微体的作用靶点。在进行群体遗传学、肿瘤遗传学等研究基础的积累上,逐步开展临床遗传病与出生缺陷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科教医疗的转化服务等。确认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以及唇腭裂、智力障碍等复杂疾病的主要致病遗传变异,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2019年5月28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持建立肿瘤遗传咨询门诊,为临床肿瘤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服务。
先后承担课题16项,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参加单位负责人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届少帅揭榜项目,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参加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黑龙江省生物学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科研奖励9项,包括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参编《今日遗传咨询》等著作2部,参译《肿瘤信息学》等著作2部,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