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94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教授。1999-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肿瘤生物学系作博士后,2003-2005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物化学系研究员,2005-2011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遗传系研究员。2011年3月归国在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基因的筛选验证,基因扩增、双微体形成与抗药性产生、磷酸肌醇合成通路在DNA损伤应答与修复的作用等有关的功能蛋白和信号传导机制研究。1994-1997年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期间,建立了烯二炔抗癌抗生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鉴定并制备了该单抗。利用重组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建立并筛选了以金属基质蛋白酶为靶点的抗肿瘤侵袭与转移单链抗体文库。1999-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肿瘤生物学系,以裂殖酵母为对象研究泛素(ubiquitin)连接酶调控机制。发现在裂殖酵母中COP9/signalosome是调控Cullin翻译后蛋白修饰的关键酶,并且招募去泛素酶UBP12,影响Cullin介导的泛素连接酶活性。2003~200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物化学系,研究在DNA受到损伤情况下,抑癌基因TP53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发现ATM蛋白激酶磷酸化TP53是TP53诱导G1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的主因。2005~201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应用定量蛋白组学对DNA损伤应答信号传导中蛋白磷酸化及泛素化进行全基因组筛查。应用针对全基因组为靶点的小发卡RNA文库(shRNA)筛查诱导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转化因子。揭示了有丝分裂细胞中的蛋白组磷酸化数据库。建立了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初芽酵母(buddingyeast)和裂殖酵母(fission yeast)在DNA经受各种损伤下蛋白组磷酸化数据库和泛素化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DNA损伤应答信号转导提供基础,为肿瘤中的基因突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采用定量蛋白组学方法发现酪氨酸磷酸酶(tyrosine phosphatase)PTPN12的底物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原癌基因,帮助锁定了PTPN12为新型乳腺癌抑癌基因,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靶点。